身為兩個美食團的團長,過去五年吃了上百家餐廳都沒有好好紀錄下來,
決定2017年開始把往後吃的美食記錄下來,
至於以前的食物,只能隨緣了。
開站第一篇,就獻給2017的第一次美食團聚餐聚餐,
這次就選在喜來登飯店的辰園中餐廳,
因為多年前陸續有兩位藝人在康熙來了分別推薦喜來登辰園以及君品頤宮的脆皮叉燒,
小S還當場轉圈圈,從此這兩間都一直在我口袋名單。
君品的頤宮在多年前就立刻去品嚐了,當時除了脆皮叉燒外,對先知鴨更是讚不絕口,之後再補上心得。
此行總共7大兩小,炒青菜類就不多介紹,直接分享幾道重點菜色
【脆皮燒腩】
其實這道菜的表現已經很不錯,皮酥肉嫩,肥瘦比例佳,卻又不油膩,
但不公平的是我吃過澳門的米其林三星-8餐廳,
相同的一道菜,8餐廳表現得更出色,肥肉比例較低,油膩感也更低,
但是以台灣來說,喜來登的這道菜已經表現在水準之上,瑕不掩瑜。
【依比利豬叉燒-$900】
雖然此行重點是脆皮叉燒,但是在預定菜色的時候有提到依比利豬叉燒,
身為預算無上限,點菜不看價錢的美食二團,當然是也來一份,
可能是因為比較貴,所以還特地畫了一朵花當裝飾,
而依比利豬的特色就是號稱肉吃起來會有一股奶油的香氣,
可惜的是,拿依比利豬肉來做叉燒,外層塗上糖水後,蓋掉了豬肉本身的味道,吃不出特色了,
肉質口感吃起來也沒特別厲害,不知道是部位的問題還是燒烤的火侯問題,
總之,這道菜感覺並沒有特色。
【廣式片鴨二吃-$2400】
其實點廣式片鴨是一個意外,
不知道腦子哪來的印象,好像聽說他們的片鴨也很不錯,所以就也順便預定了一隻,
但是到現場看到菜單,發現辰園也有先知鴨,突然覺得後悔,
應該點先知鴨來吃吃看,畢竟君品頤宮的新知鴨讓我讚不絕口,
不過既然都預定了,也不好意思退,只好等下次有機會再來了。
喜來登提供兩種片鴨餅皮,印象中似乎是全麥跟青蔥(不確定),
片下來的鴨肉也嫩,但是鴨皮的油脂似乎沒有信義區的宋廚來得多,
所以咬下去比較沒有噴汁(油)的噗滋感,所以鴨皮比較沒有存在感,但是相對的比較不油膩,
可以吃到鴨肉的質感,我覺得各有優點,
但是,我要說喜來登這道烤鴨最大的敗筆,就是它的甜麵醬,
它的甜麵醬太甜了,幾乎蓋掉醬甘味,也失去層次感。
包進餅皮裡咬下去,甜味太突出,蓋掉其它的味道了,不禁讓我懷疑喜來登飯店怎麼會調出這種味道,
該不會是主廚今天請假,還是喜來登的品質不穩定?
總之,台灣的片鴨我吃過台北宋廚,台南晶英,新竹瑩珍園,喜來登這道烤鴨我是失望的。
片鴨第二吃我們選了鴨肉粥,這是我們一致通過最滿意的一道,
因為我們只有選擇兩吃,所以有較多的鴨肉可以煮粥,而且鴨油很香,
而畫龍點睛的應該是裡面有加了胡椒,有淡淡的胡椒香,又帶出鴨游的甜味,
與其說是粥,其實已經熬成糜,讓大家一碗接一碗。
朋友都知道,我是非常討厭胡椒的人,
來北部生活最討厭的就是湯麵加胡椒,鍋燒意麵加胡椒,加熱滷味灑胡椒,鹽水雞灑超多胡椒,
什麼都是胡椒味,完全沒有食物本身的味道,
但這道粥的胡椒剛剛好。
【脆皮叉燒】
今天的重頭戲終於來了,而且在預定餐時就打聽到一份叉燒平均一人只能吃1~2片,
所以吃貨我們決定一次點兩份,既然這麼好吃就吃個過癮。
首先,第一盤來了,我們吃了一口,每個人都皺起眉頭,
一樣的問題,太甜了~好像在吃豬肉糖葫蘆,完全蓋掉其它的味道,
肉質吃起來也略顯乾柴,說口感沒口感,說味道也沒層次,大家是相當失望的。
過陣子,第二盤上了,大家顯得有點意興闌珊。
吃了一口,才覺得第二盤的口味比較正常一些,還是很甜,但至少比第一盤好一些了,
可以吃到肉的味道,而且肉質也比較嫩,照片可以看出肉的油花,比較接近入口即化的感覺(依然滿嘴甜味)。
連續兩盤叉燒味道差這麼多,這也讓我想到片鴨的甜麵醬這麼甜,到底是今天輪到甜點主廚顧烤爐,還是真的品質不穩定。
接著就是簡單介紹小點部分
【鮮蝦腐皮】
內餡略少,但是蝦肉明顯,也有嫩汁,算是還不錯,但還是推薦澳門的8,還有大安站的悅華軒
【叉燒酥?】
其實菜單名稱不叫叉燒酥,只是口感很像叉燒酥。中規中矩,還可以
【蝦餃】
我還蠻喜歡這道,咬下去滿滿的蝦子,飽滿有汁,但蝦肉吃起來是脆的又很飽滿,不禁懷疑是不是泡過東西。
(電視都說蝦子會透明會脆是因為泡硼砂,讓我怕怕的)
【芝麻糊】
我覺得蠻好喝的,朋友說喝起來很濃,但我沒比較過,但確實喝得到芝麻味,也不會很甜。
【鉑金包】
後來覺得嘴饞,所以又加點了這道甜點,本來以為是包子小點,
送上來才知道原來是做成手提包的造型,上面還貼了金箔,
咬下去是甜泥沙餡,不算驚為天人,但比想像中好吃一些,當作嚐鮮。
我們還有點其他的青菜,有些東西也點了兩份,但這次重點菜色大概是這些,
七大兩小總共吃了九千元左右,但是整體菜色並不算突出,
尤其穿說中的脆皮叉燒吃起來令人失望,
所以並不會特別想再訪。
留言列表